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上,围绕减排问题,发达国家对我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,使我们必须尽早将发展低碳经济纳入议事日程。最后,我国提出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%至45%。在如此长时间内,这样大规模降低二氧化碳排放,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。因此,如何从我国实际出发,发展低碳经济,逐步减少对碳基能源的巨大依赖,是落实科学发展观,实现生态文明,化解生态环境压力和担负国际责任的必然要求。也是政府这几年着重要克服的事情!
3、削减产能和钢厂搬迁同时进行着
钢铁产业是资源、技术、资金、能源密集型产业。已经完成的首钢、重钢搬迁,2017年底前完成唐山丰南渤海钢铁、石钢等钢铁企业的搬迁,逐步实现武安等地围城企业退城进园,以及在规划中的梅钢、南钢等大型工业项目搬迁。这些钢厂搬迁,说明面对今天迅速变化的世界,面对有限的自然资源正在迅速的耗竭的严峻形势,往日的资源城市被迫寻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,还原城市的本来面貌!今后几年,钢铁产业应该本着应对危机与振兴产业相结合、控制总量与优化布局相结合的路子,走下去。
4、低碳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
要减排,就要提高钢厂的环保成本;要淘汰,就要出资安抚下岗员工和被关闭企业的银行欠款。低碳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,银行、非银行金融机构、大型企业和机构投资者。一方面,每个钢铁企业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厂内环境与社会责任;另一方面,政府应鼓励银行、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提高自身的环境责任意识、增强捕捉低碳经济下的商业机会的积极性,推动适合中国国情的环境金融产品逐步兴起和蓬勃发展。
5、要权衡经济与自然的协调发展
人类社会在取得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,也付出了沉痛的环境代价。环境问题将是我们当前面临的巨大挑战,如果不能权衡经济与自然的协调发展,那我们的发展是在后代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,将是一个恶性循环。
我们倡导的是在高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应协调好人类与自然的关系。因此,当今我们的发展面临着资源与经济的双重压力。未来的发展只有以资源——经济的可持续循环发展为目标,才能够使资源与经济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。才能使我们的钢铁产业由量到质、由大到强的全面优化升级,提高钢铁企业综合竞争力,进而实现钢铁产业在更高层次、更高水平上的可持续发展。
|